🪴 不是孩子退步,是家裡讓他的習慣歸零了
有些孩子在教室的表現令人欣慰,進度超前、態度認真;
但一轉身,回到家裡後,一切又像打回原形。
這並不是能力的問題,而是——學習習慣與家庭氛圍的斷裂。
📝【老師的真心話】
有時候,孩子雖然在教室的進度早已超越學年,但在學校的成績卻始終沒有起色。
以我長期帶孩子的經驗來看,問題往往不在能力,而是在習慣的斷層。
在教室裡,孩子能夠專注、守規矩,是因為教室有清楚的原則,也始終如一地執行;
可是一旦回到家,若缺乏相同的界線與紀律,孩子的學習狀態就像按了重置鍵,一切歸零。
說實話,這對老師來說,是非常挫敗的。
每次我才剛幫他穩住、拉起來,回家又掉下去——
那種「被扯著後腿」的感覺,讓一顆認真對待孩子和您們的心,瞬間都冷了。
🎯【教室觀察 × 具體案例】
孩子在寫教材時,他的下筆、書寫過程,我一看就知道:又偷玩 3C 玩過頭了。
我當下要求他先暫停,他也點頭答應。
結果好狀態沒維持幾天,又變遲鈍了。
我問他:「不是說不能再玩了嗎?」
他說:「媽媽說我可以玩。」
我愣住。
我明白父母生活繁忙、辛苦不易,
但當孩子已經學會用「爸爸媽媽說可以」來對抗老師的要求,
甚至養成這種鬆動紀律的習慣,
我在教室裡的努力,也會變得徒勞。
還有一位家長說:「謝謝老師的教導,雖然孩子進步不多。」
聽到這句話,我幾乎只能苦笑。
孩子在家是老大、3C 無限開放、作息零紀律,
外在環境完全沒有協助他沉澱或專注,
這樣的狀態,要我一個人在教室扛起他的進步,說真的,是力不從心。
🧭【我們能一起撐住的話】
孩子會不會成長,不只是看他在教室多乖,
而是家裡有沒有延續這份堅持。
老師能做的,是在教室裡為他撐出一條正軌;
但這份努力,需要親師生站在同一陣線,才撐得久,也撐得起。
#學習習慣 #親師合作 #3C界線 #孩子的自律從家開始 #教育不能單打獨鬥 #教室進三步回家退兩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