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應該是一件有趣且享受的事,為何要讓孩子學得這麼辛苦、這麼痛苦呢? 🤔
這句話的背後,其實觸到了教育中最根本的一個矛盾:
學習的本質,是生命自發的探索;但現代教育,卻常以壓力和績效來驅動它。 ⚖️
從自然的角度來看,孩子天生是好奇的 🐣
當他發現新事物、解開謎團、理解世界的運作時,腦中會釋放多巴胺,產生「愉悅感」——
這,就是學習的本來面貌 ✨
然而,當學習被外在的比較、成績、時間表、家長的焦慮綁架時,
這份「探索的樂趣」就被奪走了 😔
孩子便不再為自己學,而是為了逃避批評、或爭取肯定而學。
於是,學習變成了「任務」,而不再是「旅程」 🛤️
要讓學習重新變得有趣,通常要回到三個核心條件:
-
自主感 :讓孩子能在學習中有選擇權,比如決定學習順序、挑戰難度,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成果。
-
安全感 :當孩子不害怕錯誤時,他才敢嘗試;當錯誤被視為探索的一部分時,他會自然投入。
-
意義感 :當孩子理解「為什麼學這個」與「這能讓我變成什麼樣的人」時,學習的動力就不再來自外界。
學習,是與世界重新建立關係的冒險旅程 、探索旅程、闖關旅程🌏
在寫下這篇文字時,我突然想起以前功文的一句 slogan:
「快樂學習大家族——每個孩子都會變得喜歡學習 💖」
以前的我,覺得那怎麼可能 🤷♀️
經過這麼多年,此刻的我突然發現——那是可能的 🌈
不過,要讓它真正落地,我還需要再思考具體策略 ✍️
或許,所謂的「不專心」問題,也能因此迎刃而解 🌀
期待我的實驗成功 🚀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