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1/16

自發的成長,不是被推著前行的壓力

 學習應該是一件有趣且享受的事,為何要讓孩子學得這麼辛苦、這麼痛苦呢? 🤔

這句話的背後,其實觸到了教育中最根本的一個矛盾:
學習的本質,是生命自發的探索;但現代教育,卻常以壓力和績效來驅動它。 ⚖️

從自然的角度來看,孩子天生是好奇的 🐣
當他發現新事物、解開謎團、理解世界的運作時,腦中會釋放多巴胺,產生「愉悅感」——
這,就是學習的本來面貌

然而,當學習被外在的比較、成績、時間表、家長的焦慮綁架時,
這份「探索的樂趣」就被奪走了 😔
孩子便不再為自己學,而是為了逃避批評、或爭取肯定而學。
於是,學習變成了「任務」,而不再是「旅程」 🛤️

要讓學習重新變得有趣,通常要回到三個核心條件:

  • 自主感 :讓孩子能在學習中有選擇權,比如決定學習順序、挑戰難度,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成果。

  • 安全感 :當孩子不害怕錯誤時,他才敢嘗試;當錯誤被視為探索的一部分時,他會自然投入。

  • 意義感 :當孩子理解「為什麼學這個」與「這能讓我變成什麼樣的人」時,學習的動力就不再來自外界。

學習,是與世界重新建立關係的冒險旅程 、探索旅程、闖關旅程🌏



在寫下這篇文字時,我突然想起以前功文的一句 slogan:
「快樂學習大家族——每個孩子都會變得喜歡學習 💖」

以前的我,覺得那怎麼可能 🤷‍♀️
經過這麼多年,此刻的我突然發現——那是可能的 🌈

不過,要讓它真正落地,我還需要再思考具體策略 ✍️

或許,所謂的「不專心」問題,也能因此迎刃而解 🌀

期待我的實驗成功 🚀




2025/11/11

📢 11月12日(星期三)教室明天放颱風假

 


📢 公告 彰化縣政府宣布:11月12日(星期三)停止上班、上課。 

因此,教室明天放颱風假,不需來上課。 

再煩請爸爸媽媽找時間補課。 

 颱風天,大家安全第一,請注意安全喔!

2025/11/09

超越四學年的孩子們

 


蔡侑芯目前學年小二

領獎標準小一(去年五月)完成數學E150(相當小五)分數的四則運算



黃郁喬目前學年小三

領獎標準小二(去年五月)完成英文F150(相當小六)學習主詞+述語的句子結構,這些句子中含有情態動詞、助動詞、現在進行式、慣用語等。透過接觸各種句子形式,了解語序。



曾偉宸目前學年小四

領獎標準小三(去年五月)完成國語G150(相當國一)
①透過縮微作法,學習單一話題段落縮微的基礎內容。
②透過單句歸納,提高歸納、整理文章訊息的能力。
③對於一般文章,也能以縮微文的基本形式(話題+陳述內容)來歸納縮微文。
④學習同一類型的詞語,即具有同一上層詞的詞語,擴充詞彙量,並提高詞彙運用能力。


洪華駿目前學年小五

領獎標準小四(去年五月)完成國語H150(相當國二)
①透過「概念關係示意圖」,提高孩子獨立判斷話題與各訊息間相對關係的能力。
②透過「讓人關注的表現」,讓孩子能捕捉更微妙的細節,並準確的將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組織在縮文中。
③透過「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」,讓孩子在明確的話題段落的基礎上,完成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文。
④學習成語、慣用語,擴充詞彙量,提高詞彙運用能力。


劉宸安目前學年小五

領獎標準小四(去年五月)完成國語H150(相當國二)
①透過「概念關係示意圖」,提高孩子獨立判斷話題與各訊息間相對關係的能力。
②透過「讓人關注的表現」,讓孩子能捕捉更微妙的細節,並準確的將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組織在縮文中。
③透過「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」,讓孩子在明確的話題段落的基礎上,完成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文。
④學習成語、慣用語,擴充詞彙量,提高詞彙運用能力。

劉宣苓目前學年小五

領獎標準小四(去年五月)完成國語H150(相當國二)
①透過「概念關係示意圖」,提高孩子獨立判斷話題與各訊息間相對關係的能力。
②透過「讓人關注的表現」,讓孩子能捕捉更微妙的細節,並準確的將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組織在縮文中。
③透過「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」,讓孩子在明確的話題段落的基礎上,完成單一話題段落的縮微文。
④學習成語、慣用語,擴充詞彙量,提高詞彙運用能力。

領獎標準小四(去年五月)完成數學H150(相當國二)
解答二元一次到四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能力,並掌握單項式、多項式、因式分解的計算。



葉品德目前學年國一
領獎標準小六(去年五月)完成國語J150(相當高一)
通過古文和說明文的學習,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、自我邏輯思考能力。

💡 超越四學年的孩子們,與最近的小波動

20250907(日),我們教室有幾位孩子領到 ASF 獎
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里程碑,代表他們在學習上已經 超越 4 個學年以上
這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,而是多年持續努力、累積起來的成果。

然而,最近我在錄影與觀察時(2025年9月初),卻發現了一個現象:
孩子們的狀態,似乎沒有過去那麼穩定。
是因為暑假的放鬆心情🌞?
還是教材難度逐漸提升📚?
抑或是我在引導上的方式,還有值得調整的地方?

這些疑問,讓我不斷思考。


學習不是直線,而是曲線📈

很多時候,孩子在突破一個階段後,會出現短暫的「停滯」甚至「退步」。
但這不代表能力下降,而是正在醞釀,準備迎接下一個更大的跨越✨。

就像運動員在加強訓練時,肌肉會先感覺痠痛;
學習的成長,也往往要經過一段「不穩定期」,才能真正內化。


ASF 獎的意義 🏆

因此,ASF 獎不只是對過去的肯定,
更提醒我們: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。
孩子們已經很了不起了——能走到今天,已經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高度🌟。


作為老師,我的責任

我不希望只記錄「完美表現」,
而是真實地看見孩子在過程中的高峰與低谷。
因為正是這些「不完美」,才讓他們的努力與堅持更顯珍貴。

正如《易經》所言:「一陰一陽之謂道」;
《道德經》說: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」;
《黃帝內經》又提醒我們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。」
天地運行有盈有虛,萬物生長有盛有衰🌱。
孩子的學習,也有光亮與靜默、昂揚與潛伏的節奏。

若只讚美高峰而忽略低谷,就會錯過生命正在醞釀的片刻。
低潮並非停滯,而是根在生長、氣在轉化。
在那段看似平淡的時光裡,孩子正在默默整合、準備迎接新的展開。

我願自己成為一個能看懂孩子節奏的老師,
在他狀態高昂時,提醒他穩下來;
在他情緒低落時,給他多一點時間與陪伴。
讓孩子的學習,不被催促,也不被放任,
而是順著他內在的節奏,自然長成自己的樣子🌿。

我會持續陪伴、調整、嘗試,
相信孩子們終將再次展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✨。


2025/10/19

當愛變成過度保護──新世代家長的矛盾

🤹‍♀️ 矛盾的一代父母

他們努力給孩子最好的,不讓孩子受一點苦;
也因此,孩子對挫折、責任、等待、甚至「不方便」都愈來愈沒有耐性。
這不是父母不愛,而是──「太怕孩子受傷」。


💭 愛裡的焦慮

現代父母多半來自被忽略的一代。
他們曾被要求乖、要懂事、要有用,
於是長大後,發誓絕不讓孩子像自己那樣被壓抑。

但這樣的「補償式愛」,往往演變成過度介入──
📚 孩子沒完成作業,父母焦慮;
🛡️ 孩子被批評,父母立刻護航;
😔 孩子說「我不想」,父母心軟地退讓。

久而久之,孩子失去了承受力,
也失去了自我成長的肌肉。💪


👀 教育現場的觀察

有的孩子一遇不順就哭;😢

2025/10/18

114年十一月KUMON彰化忠孝教室行事曆

  KUMON彰化忠孝教室教室開放時間


(一)15:00〜21:00(準時下課)

(三)15:00〜21:00(準時下課)

(五)15:00〜21:00(準時下課)
 
[每周上2堂課,每個月上8堂課]



2025年11月



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