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市的小學大部分是二次段考,上上週剛考完,可毓媽媽與我分享了他的喜悅,小四的可毓這次月考第一名且數、自滿分而且只學公文,沒有補其他的。我自己都覺得可毓真的很棒、很厲害,因為滿分耶!這代表他不只懂而且細心度很高,讓我也好想跟大家分享,因為,這條路走來著實不易。
為何我會說走來不易?因為,
1.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擔心孩子學得不夠,所以,孩子們好可憐,補習補好多,每天都好忙。
2.每一位爸爸媽媽的心臟都要夠堅強,等待孩子、陪伴孩子成長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。
還記得,有二次媽媽語重心長地找我商討,讓我印象較深的一次是,"去留問題、該繼續還是停學,因為可毓的時間不夠用”。
我跟媽媽說:「媽媽,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養一個怎樣的孩子,孩子每天好忙好忙,補這個補那個,但身為爸媽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想清楚,我要一個怎樣的孩子。」我只能給建議,因為孩子之所以成為您的孩子,是有您們彼此要互相學習的課題,不見得是您教他,有可能是孩子在教您,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罷了。所以,我只能在您困惑有疑慮時陪您一同找尋方法、策略。
(1)我也很想知道可毓媽媽是如何處理內心的掙扎與煎熬。
(2)還有,我也正在驗證一件事:一個科目開竅,其他科目也跟著開竅。這是關於人智學、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•史代納(Rudolf Steiner)的故事,史代納8歲時開始到城鎮上小學,他的文科很差,寫字、拼字對當時的史代納來講特別困難,需要課後留下來做補救教育。後來他在教室的書架上發現一本幾何學的書:《尺規作圖》,一看之下,覺得真是太妙、太神奇了!看起來抽象的線條,可是裡面的原理,卻能夠指向看不見的靈性世界,也就是原本看不見的世界,是可以用某種看得到的方式呈現。所以就把《尺規作圖》裡面的例題,從頭做到尾,好好的做幾遍,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!一個科目開竅,其他科目也跟著開竅,到3年級,他就成為班上的小老師,開始當家教收費。
說來神奇,媽媽跟我分享說,有一天可毓寫作業寫一寫突然跟媽媽說:「我覺得我開竅了。」,而這正是我在研究的東西。所以得到可毓媽媽給我的這個回饋,讓我如獲至寶,謝謝媽媽願意堅持繼續留在公文,讓我有機會驗證我的實驗。
下面文字是可毓媽媽和可毓給我們的分享:
可毓媽媽的分享
我曾想放棄讓女兒繼續學習公文數學,因為路很漫長且艱辛,而這條漫漫長路猶如走在一條隧道裡――遠方有光,但很微弱。可是,現在的我,很感謝當時沒有放棄的自己。
當初想放棄的原因是可毓數學成績從進公文學習後,短期內並沒有明顯的起色,且粗心依舊。最後決定堅持與持續,是因為女兒和老師之間的相處模式,培養出緊密的親師情誼〜老師堅信女兒潛力無限,女兒喜愛老師的指導,才堅持了下來。
而女兒的數理興趣,也在此時漸漸萌芽,她能在【從沒見過】的數學難題中,享受思考的樂趣並樂於面對、接受、挑戰繼而克服難題,且從中找到成就感!!!100分是順便,我們真正開心的原因是,她愛上解題後的成就感;享受也願意去面對困難的挑戰〜這點是無價!!
若孩子考試不理想,我會先找出原因,看是真不會、看不懂、或是粗心。只有最後一種會稍作處罰,罰背單字。但是我們都稱之為(賞20個單字給你吧!! )
至於在教養可毓的部分,原則上是順著可毓原本的型態,適時修剪掉一些懶惰,拖延,沒效率的雜枝。朝著她本來望著的太陽目標前進。不幫她做選擇,只分析優缺利弊給她聽,讓她下最後決定,並且尊重她的選擇。
可毓的分享
學習對我來說,像玩動物森友會。在遊戲過程中,必須繼續不斷前進,才能遇到更有趣的事物與同伴。而在這過程中,因為碰到不同人、事、物的洗禮而讓我的各項能力有所增長,也讓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。
來公文之前都不敢向老師問問題,但,現在的我比較敢發問,也慢慢可以看出,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,發現了”數字遊戲”的樂趣。
關於月考準備,在平時寫練習題時,若有寫錯的題目,我會先偵錯〜不會把答案一下就全擦掉,會先檢查過程和步驟,並針對犯錯的地方仔細找出原因。還有多多思考找出出題者真正想問的問題,和跳過他設計的陷阱。
平時下課回家後,會先回想今天上課老師教的內容,有時間就寫一下該單元的評量。例如自然,會用圖像記憶法畫出許多大單元標題,當成想像的抽屜,把資料放在一格格抽屜中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,會和媽媽一起上網查資料或是翻書查找。通常都會用中英文關鍵字查詢,以影片為優先。家裡也有許多工具書,方便隨時查詢。
最喜歡完成"任務”後的時光了,因為媽媽規定要完成所有功課和長笛、鋼琴練習就能領取30分鐘的3C時間。雖然媽媽說,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鬼混,可我覺得我可是過得充實的很呢!
KUMON 彰化忠孝教室
實在是太棒了!!!透過公文學習,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更自律!!
回覆刪除這真是振奮人心,我很猶豫要不要讓小孩練習這麼多的數學,看來,練習數學,真的可以幫助小孩智力開發喔!!!
回覆刪除真的,沒錯,其實若您有機會,仔細去看教室其他影片,每個孩子對數的感受與邏輯是不一樣的喔。
刪除看得出來,這篇文章不是行銷文,而是一篇母親和數學老師,為了讓小孩更資優,付出的心成果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!!!!很感人,也受益良多。
回覆刪除謝謝媽媽的認同,我真的很認真在思考,如何可以讓孩子更好。
刪除